首页 >
直通中国
这个万圣节,上海年轻人的“嗨点”在这里
1698838750365
来源:意大利欧洲华人报网
【意大利欧洲华人报网】一年一度的万圣节如期而至。而比万圣节更早到的,是上海年轻人万圣狂欢引发的中文互联网热潮。
这个有着装扮传统的节日对中国年轻人来说,同样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在万圣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末,上海的年轻人们让“向太”和“安陵容”齐飞、“万金油”和“老干妈”共舞,把“哪里贵了”穿在“李佳琦”身上,还原了面色苍白的乙方和写着“我在公司很想死”的路牌……
这些装扮“提纯”了普通人的生活,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强烈共鸣:有人感叹“这不是万圣节,而是万梗节”。是的,生活需要自嘲、幽默来调剂。也有人说,“世界逐渐‘疯’成我喜欢的样子”。的确,还有什么比不在意他人眼光、随心所欲地装扮更解压?更有人约起好友连夜奔赴上海,因为这样的狂欢形成巨大磁力……
也有些人习惯性地谈论“过洋节”的问题,有人辩称上海年轻人把“洋节”过成了“中国节”。似乎要把这些节日转化成“中国的”才过得名正言顺。
然而全球化的内在意涵,恰恰是本土化。就像早餐卖豆浆油条的麦当劳和肯德基,把外部的东西内化成为本地的东西,是全球化的应有之意。可喜的是,这样的转化不是单向的。就像Jackie Chan(成龙)和杨紫琼,还有名满天下的“左宗棠鸡”……中西方的文化在更加包容、多元、开放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中彼此互鉴、擦出火花。
上海万圣狂欢的出圈,正是源于她的全球化与包容性,给了年轻人“发疯”的土壤。在这里,年轻人选择了万圣节,做回真正的自己,他们在传统的街区中展演,在现实的世界中肆意挥洒着自己的青春与热情,把一些无法言说的话留在了狂欢的装扮中,把属于年轻人的文化符号展现给世界。
(文/倾夏)
(编辑:余光)
广告位1
广告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