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欧洲新闻
短评:禁了刀,德国就能变得更安全吗?
分享到:

【意大利欧洲华人报网】德国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索林根市近日发生持刀袭击事件,导致3人死亡、多人重伤。该嫌犯为叙利亚人,2022年底来到德国。这一事件引发欧洲各国关注。

近年来,德国持刀袭击案频发,给社会治安带来极大压力。今年上半年发生了约4000起案件,比2023年同期增加10%。为远离流血悲剧,让国家变得更安全,德国已考虑收紧“禁刀令”。德国内政部长南希•费泽近日提议收紧在公共场所携带刀具的管控规定。德国并非唯一借“禁刀令”防止社会恶性事件的国家。荷兰等欧洲国家,也出台过类似的法令。

不过,“禁刀令”能否彻底解决德国的烦恼,恐怕还要打上一个问号。毕竟,持刀行凶的始终是人,刀只是作案工具。“禁刀令”,治标不治本。正如一些德国民众所言,犯罪分子和有暴力倾向的人并不会在乎这些禁令。要让德国变得更安全,还是要从问题根源处着手。

从某个方面说,德国遭遇的困境,也是整个欧洲国家的烦恼。德国暴力事件频发,也是欧洲近年来社会治安恶化的一个缩影。综合来看,主要归咎于两个原因。

其一,外来难民与欧洲秩序和民意“冲突”加剧。

大量中东、北非难民涌入欧洲。欧洲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时,民众对外来难民的涌入不太敏感。不过受2009年欧债危机等影响,欧洲经济“压力山大”,一些民众对加大福利开支、增加财政负担、抢走就业机会的外来移民产生负面情绪。何况,种族、文化、制度、信仰等不同,也加剧了外来难民与一些欧洲民众的分歧,导致双方对立矛盾升级。2020年暴发的世纪疫情以及随后的俄乌冲突、巴以冲突,让欧洲经济进一步举步维艰,也为欧洲输入了更多难民。这些难民中有一些同情巴勒斯坦,有一些则视西方为导致他们家破人亡的元凶(甚至加入极端组织),这为欧洲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这次德国持刀行凶案发生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便声明,袭击者是其成员。

其二,欧洲政治对立和撕裂成为社会暴力的温床。

与大洋彼岸的美国一样,当前的欧洲也陷入了政治极化的怪圈。20世纪90年代,欧盟各国面对分歧时,往往能找到最大公约数,采取求同存异的立场处理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欧盟“朋友圈”扩容以及国际局势变化,各国在处理欧盟内部问题以及对外问题上分歧加剧。当前,欧洲“向右转”的趋势越加明显,意大利等国都出现了极右政党执政。左翼政党与极右翼政党在经济、政治、外交、移民等方面各说各话,不愿妥协,导致民意进一步撕裂,社会戾气加剧。不少人通过网络攻击或暴力手段发泄内心不满。近年来,德国、西班牙、爱尔兰等国政客接连遭袭,波兰、匈牙利等国领导人受到暗杀威胁,折射出暴力已在侵蚀欧洲。

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德国也好,欧洲也罢,要重新回归安宁祥和,就必须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文/骆毅)

(编辑:余光)

分享到:
广告位1
广告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