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欧洲新闻
看完《爱情神话》,也许你会想了解这位意大利电影大师
分享到:

【意大利欧洲华人报网】2021年12月,在中国大陆圣诞档期上映的新电影《爱情神话》以黑马之姿横空出世,甚至被许多人赞为年度最佳华语院线电影。在这部讲述上海"饮食男女"爱情故事的电影中,处处闪烁着一位一百年前出生于意大利的电影大师的痕迹……

上海风情的《爱情神话》

一部电影的好坏,真不能靠片名来判断。近日,由徐峥监制,徐峥、马伊琍、吴越、倪虹洁、周野芒领衔主演的电影《爱情神话》成了最好的例子。

《爱情神话》海报。(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来自豆瓣电影)

这部电影是近年难得一见的沪语电影,讲述了上海都市中"饮食男女"之间成年人的爱情。影片上映后口碑连涨,在豆瓣电影平台收获8.3的高分,稳居2021年度口碑最佳华语电影。在票房表现上,《爱情神话》也实现连续四日票房逆增长,大大超出预期,有观众表示:"《爱情神话》拍出了当代华语都市爱情片最好的样子。"

随着《爱情神话》热度不断攀升,"没有《爱情神话》的2021是不完整的","爱情神话年度最佳爱情片",也成为了网民热议的话题。甚至有不少网民与影评人呼吁观众不要被片名劝退,在观众"爱的吐槽"下,网络平台掀起"帮爱情神话改名"这一热门话题。

费里尼《爱情神话》海报。

其实,这部看似烂俗的片名背后,是"90后"编剧兼导演邵艺辉对意大利电影大师费德里科·费里尼于1969年拍摄的同名电影的致敬。大师的踪迹在片中多出闪现:片中主角不仅多次提及这部电影的名字,还在在墙上挂上它的海报,并有一起观看《爱情电影》的情结。

不过,本片既不是翻拍,也不是碰瓷,它只是围绕着徐峥饰演的老白以及他周围的大龄男女的或心动、或心酸的故事。

《爱情神话》剧照。

实在要说的话,片名也是角色老乌的"爱情神话"。一个情节是,由于网传索菲亚·罗兰去世,老乌在饭局上悲伤地回忆起和这位女明星相遇时的故事:两人在罗马街头遇到,老乌上前搭讪,聊起了费里尼导演的《甜蜜生活》和《爱情神话》。一夜春宵后,第二天女人消失,老乌多年相思成疾,后来才在电影院里发现偶遇之人就是费里尼电影的御用女主角。

"他把他的第一次给了她,她给了他整个罗马。"

所有人落泪时,老乌却说,"世界上哪有什么爱情神话,我都是编的。"这段巧妙的戏仿让费里尼的《爱情神话》,成为了这部《爱情神话》里一段往事中的麦高芬。

在影片结尾,1969年版《爱情神话》再次出现。当老乌过世,老白邀请大家来家里观看费里尼《爱情神话》以作纪念时,所有人看的昏昏欲睡。直到老白提议吃点心的时候,大家才变得有精神起来。

没有人在意内容的影片也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缓缓地落下了帷幕。

《爱情神话》讲了什么?

那么,费里尼版本《爱情神话》究竟讲了什么?这是许多看过《爱情神话》的人,走出影院最想知道的事。

《爱情神话》的原名其实是《萨蒂里孔》(Satyricon),源于成书于公元一世纪的一部小说,据说是荒淫无度的罗马皇帝尼禄的密友佩特罗尼乌斯·阿尔比特罗所著。

简单的说,《萨蒂利孔》是一本罗马帝国时期的小说。但千万不要以为,古时的小说和当代的小说是一回事。从题目就能看出来,这部书半是色情(Satyr,古希腊神话中酒神的伴侣,半人半羊的怪物,以好色著称),半是讽刺(Satire,拉丁语satura)。两者糅合而成,借助主人公恩科皮乌斯(Encolpius)曲折复杂的流浪(逃亡)历程,讲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流浪故事,呈现出了一幅羞涩与咸湿的大尺度古罗马风俗画卷。

《萨蒂利孔》英文版的封面。

看过电影的人会惊讶于影片中的大尺度,大量的裸露、性交镜头,毫不忌讳的同性之恋,男女痴缠,以及远中近景全方位呈现的爱欲与交合,都使得这部电影令人瞠目结舌。实际上,小说比起电影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自问世以来,小说的流传状况并不太好,直到19世纪,这部书遇到了有史以来它最伟大的知音——王尔德。这位超凡脱俗的同性恋文学巨匠,以回春之手重译该书,才奠定了这本书在当代的基本面貌。

那么,《萨蒂里孔》又为何译作《爱情神话》?事实上,这是来自小说目前唯一的中文译本,即台湾学者陈苍多的命名,电影只不过是对此书名的顺延。基于台湾国语的调性,神话和"迷思"(myth)两个词往往是混用的。倘"爱情神话"听来不知所云,则译为"爱情迷思",大概便容易理解了:

面对欲望的反复无常,爱情成为一件让人困扰不已之物。正如书中主人公混乱和令人咋舌的恋爱遭遇一样,背叛与嫉恨总是家常便饭,但即便如此,人们却仍甘之如饴,奉之若神。

对怀疑者而言,这肉欲横流的一切,不过只是个神话;而对痴男怨女,这神话却是他们的一切。

《爱情神话》剧照。

电影《爱情神话》也脱不开这个主题。费里尼曾经说过,这不是一部关于古代罗马历史的电影,而是一部科学幻想片,因为人们只能根据想象去再现古罗马的文明。影片不对古罗马的文明作出道义评判,只把那幅及时行乐的享乐画面展现出来。

而费里尼天马行空的改编,更是将本就散漫驳杂原文情节再一次打乱,使得整个影片近乎于碎片化。在现代舞台剧一般的场景转换中,原作小说中主人公为情欲所困而躲避现实追捕的逃跑,也终于蜕变为现代人由欲望、精神和肉体编织的梦魇。

因此,“男女主最后在一起了吗?”“谁是男主?谁又是女主?”“结局是喜还是悲?”这些在传统爱情片中最最关键的问题,在费里尼的《爱情神话》中找不到答案。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部为费里尼赢得了第30届威尼斯最佳意大利电影,同时也让他跻身第43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入围名单的电影,在2021年,因为半个地球之外的一段上海故事为他带来了新一轮的瞩目。

费德里科·费里尼究竟是谁?

1920年1月20日,费里尼出生在意大利北部的滨海城市里米尼——一个天主教氛围浓厚的地方,从小的时候开始,费里尼就在父母的争吵声中度过,父亲作为经常出差的食品买卖商人经常在外寻花问柳,母亲则是一个虔诚严肃的天主教信徒。在费里尼出生两年后,也就是1922年,法西斯主义者在罗马发起了游行示威活动,不久之后,墨索里尼开始掌权。

童年的回忆不断投射在他的创作中。除了折射父母矛盾的余悸(《甜蜜的生活》《八部半》《朱丽叶与魔鬼》),也对罪恶战争作出讨伐(《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战火》)。他的电影中随处可见丰乳肥臀与豪放裸露的女性的原因,也被认为是他潜意识反抗天主教学校禁欲式教育的结果。

《阿玛柯德》海报。

成人后,他最初是一名漫画家。他的母亲想让他学习法律,但是他拒绝了,他选择了绘画,并频繁为制片厂和电台写作。1944年的一天,电影导演、“新现实主义”的旗手人物罗伯托·罗西里尼来找他,想让他参与一个新的电影项目。来到罗马后,费里尼把这里视作精神故乡,自此开启了他身为电影大师的传奇一生。

在接连为许多部影片担任编剧和为罗西里尼当过几次副导演后,他从20世纪50年代早期开始执导电影,从《甜蜜的生活》(1960)开始,费里尼就逐渐被当作现代电影大师而享誉盛名。在当时,费德里科·费里尼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电影人。就像卓别林、毕加索和披头士一样,他的名字远超于他自己的艺术成就。

《南方人物周刊》曾这样评价:他是电影世界的魔法师与造梦者,与英格玛·伯格曼、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并称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的意大利殿堂级导演;他参与见证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兴起和高潮阶段,也亲自缔造了意大利现代电影的辉煌成就。

费里尼。

令人感慨的是,虽然他曾获誉无数,拍出《大路》(1954)《浪荡儿》(1953)等多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而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却因之前几部影片晦涩难懂,票房不佳,找不到投资人,再也没有机会拍片。

拍完《月吟》(1990)三年后,费里尼去世了。通过他死后出版的画册《梦书》和他自己的作品《八部半》,人们才恍然发现盛名背后,真实的费里尼。

在《梦书》中,他常常将自己画成一个瘦小、苍白的“弱鸡”形象。对自己严重的自我否定、贬低、对自己“毫无才华”的恐慌等情绪常常充斥在费里尼的梦中。《八部半》的男主角圭多是一位正处于创作瓶颈的电影导演,他的打扮看上去与费里尼如出一辙。影片中,圭多和他的制作班底来到一处疗养胜地策划下一部电影,圭多身边的所有人都在努力促成这部电影,这些无形中构成的压力逐渐压垮了他的精神。

《八部半》海报。

毫无疑问,费德里科·费里尼是复杂的,他既是是“现代派电影”不可绕开的发扬者,也是一位饱受心理折磨,怀疑自身才华的普通导演;他既是一位给朋友讲过四个不同版本的初恋故事的“天生说谎者”,也是一位将自己真实的人生融入到作品中的创作者;他曾拍出过深入刻划现代人精神苦恼的大作,也因为作品中缺乏“道德感”而备受指责。

无论如何,有一点是无可争议的:费里尼的作品在定义电影这种艺术形式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就是电影。

(编辑:余光)


分享到:
广告位1
广告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