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欧华人
意大利科莫丝绸博物馆里的高端对话
分享到:

众所周知,古代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商品大流通,率先实现了东西方商贸互通和经济往来。古丝路是东西方商贸往来的生命线,产自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漆器等源源不断输出到沿线国家;而来自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珠宝、药材、香料及葡萄、胡麻、胡桃、胡萝卜、胡瓜等农作物络绎不绝地进入中国。不仅如此,古丝路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广泛而又深刻地推动了沿线国家生产进步乃至社会变革。丝路连接了东亚、中亚、印度、西亚、地中海等世界几大文明圈、助推了多样性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种族、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

丝绸是中国输出到世界最主要的奢侈品。在古希腊,购丝绸、穿丝绸成为富有和地位的象征,公元前5世纪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命运女神”和埃里契西翁的加里亚狄像等身上都穿着透明的中国丝织长袍;在古罗马,中国丝绸几经转手到了罗马,已贵若黄金。

然而,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有着时尚之都米兰后花园美誉的欧洲著名度假胜地科莫(Como)市(图1)居然是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丝绸中心。这个人口不到9万的小城,竟然拥有800家丝绸及相关高级纺织品企业,业务涉及生产、印花、染色、设计和销售。2007年科莫即能产出4400吨丝绸制品,像范思哲、爱马仕、香奈儿、古驰、阿玛尼等著名品牌的丝巾、领带、上衣或衬衫,原材料大都来自科莫的丝绸。


图1.风景如画的著名度假胜地科莫

始建于1990年的科莫丝绸博物馆(图2)则完整地记载了科莫自19世纪末以来丝绸工业的历史。


图2.沿时间编年的科莫丝绸博物馆

为落实前期意大利中国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与米兰市政府高规格晤谈的成果,广泛征求中意企业家的民情民意,为下一步中意各领域的交流与对话做好充分的前期调研,2023年3月31日,受科莫丝绸博物馆馆长Paolo Aquilini先生的邀请,意大利中国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主席梅毕娜教授率领中心副主席秦兵教授、顾问王耀峰、郑晓君、胡小梅、胡小娥及秘书刘梅一行六人,饶有兴致地参观访问了科莫丝绸博物馆(图3)。


图3.馆长Paolo Aquilini及意大利中国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合作中心访问团合影

Paolo Aquilini馆长在臂伤康复治疗未愈的情况下,依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占地面积达1000平米的博物馆众多井然有序的陈列间中带领我们移步换景,借助于丝绸厂捐赠的实物和现代数字化视频媒介,如数家珍,一一向我们介绍博物馆的历史沿革、种桑养蚕、丝绸生产工艺设备及丝绸成品。丝绸博物馆配置的现代化数字传媒可以让访客直观地看到数百年来科莫人如何编织出精美的绫罗绸缎(图4)。


图4.丝绸博物馆各陈列间

科莫出品的丝绸无论是质地、材料、做工、还是印染都是世界一流的,这些珍贵精美的丝绸被最顶尖的奢侈品牌订购,销往世界各地,每年出现在无数华美的丝巾和礼服上,数不清的丝绸在这里被设计加工成高档服饰。

汉学家梅老师补充到:意大利约在11、12世纪时已掌握了养蚕、种桑、缫丝和织绸,科莫的丝织业在16世纪时进入鼎盛时期,不仅养活许多农人和工匠,也创造无数纺织大亨。后来因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大量的丝绸生产转移到中国,现在在科莫保留下来的是最高端的设计和产品。世界上最有才华的设计师,像范思哲(Versac)、普拉达(Prada)这些品牌的设计师,他们要求的是最快速、全套的服务,中国的生产商离他们太远、也不够敏锐,难以及时满足奢侈品牌变幻莫测的品位需求。

意大利的丝绸业与中国相比虽是后起之秀,却展现了精湛先进的工程设计能力、研发出许多精良、分工精细更省人力的机械设备;科莫擅长印染艳丽多彩、图案多变的布料,即使面对中国和印度廉价织品的威胁,通过精妙绝伦的高端时尚设计和巧夺天工的手工,至今仍是高阶布料首选,像教宗祭袍、时尚品牌的丝巾和领带通常还是指名要“Made in Como”,这是产业升级的关键。

意大利中国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丝绸博物馆对话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中意文化交流活动,为中意丝绸博物馆和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打开了一扇窗,席间我们还现场连线中国广州中大布料市场实力方、长江企业集团副总经理胡萍,中意企业家就未来服装面料和配件等领域的合作广泛交换了意见,为未来中意服装领域的进一步合作未雨绸缪、擘画蓝图。

(撰稿人:江城子)

分享到:
广告位1
广告位2